宗教盛事e網相隨(2005/4/16)

原文出自:電子商務時報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地方一時熱鬧喧騰,看似傳統的民族節慶,隨著觀光文化節的推廣,除了商家紛紛搭上順風車,使得活動更加多元,鎮瀾宮推出網路進香,神轎前導車裝配衛星監控系統,經由GPS全球定位系統等行動科技的結合,彷彿千里眼神力相隨,讓進香民眾用科技追隨神力。


若民眾無法現場追隨神力,某入口網站還推出線上媽祖遶境現場影響記錄,以24小時的新聞團隊捕捉各種陣頭表演、遶境習俗,與信眾臉譜百態,即使不到現場,一樣能夠體會如臨實境的感受。


科技的應用,不分宗教。


教宗辭世前一晚,天主教青年團體透過手機簡訊呼籲民眾前往指定地點為教宗守夜祈禱。而教廷向全世界發佈教宗安息的訊息只花了幾分鐘。當地政府對於前往瞻仰教宗儀容的群眾,也以簡訊呼籲多利用大眾捷運,以及當地氣候消息。


據報導,63萬人湧入波蘭最大入口網,以具名的方式寫出個人對教宗的哀悼與追思。如果對於還來不及詳細認識教宗的人,從各大網站所整理的專題報導,一覽教宗的德風懿行。


宗教活動躍然於網路世界,並非一時的熱潮,線上的宗教活動研究於國外已有相關研究,針對線上使用者以及活動型態進行描述。

根據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在2004年的研究發現,美國1億2千多萬的網路使用者中有64%曾使用網路尋求心靈寄託或從事宗教活動。


一般而言,這些使用者原本就熱衷於信仰,但他們透過網路主要目的是尋求個人心靈安慰,並非為了一般宗教崇拜。以往認為網路對傳統宗教模式將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將信眾帶離實體的教堂或寺廟,轉而利用網路進行更具彈性的宗教崇拜。不過,經由研究發現,線上信仰活動僅作為實體宗教活動的補充,而非替代。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對原有信仰的追求,他們的使用目的在於獲得更多個人在心靈層次的體驗,很少是為了尋求新的信仰。


學者Anastasia Karaflogka 將線上的宗教活動分為Religion “on” cyberspace與 Religion “in” cyberspace。前者將網路視為工具,是實體宗教組織於網路空間的延伸,用以提供線上資訊為主;後者將網路當作個人靈修的空間,以及孕育新興網路宗教運動(NCRM,new cyberreligious movements)的環境。


網路是否對於既有的宗教模式帶來改變?目前的說法莫衷一是,一些大膽性的預測尚未獲得研究的證實。學者Christopher Helland認為,人們如何看待網路媒體與科技發展,將是未來影響兩者互動的關鍵因素。

Posted in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