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摘?書籤?還是剽竊?

謝謝willian兄的指正
Timothy的資料的確有諸多不足之處 也有很多未深入了解的部分
我在想 在眾人書寫的年代 如何從分眾的網路環境找回公共論域的問題值得關切
於是從數字觀察"大眾"的議題變得相當有趣 事件真實與媒體真實的問題也值得探討
因此對於技術問題開始產生興趣
再次謝謝willian提供的文章!


最近開始用推推王去認識一些新朋友,了解一下大家現在都在討論些什麼。
用了一陣子之後,發現網路上對推推王的風評有好有壞,尤其是iFrame框架的問題,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剽竊、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我想,有部分的原因在於「推推王是否吃掉別人部落格的流量?」尤其在Google Adsense鼓舞部落格作者們卯足全力衝流量的同時,出現了一個不速之客,搶先在訪客從搜尋引擎前一步先連到推推王,當然會讓人有不好的觀感。

表示反對意見的:
在網站首頁貼上謝絕推推王
不用產生內容就可以製造的推推王
推推王應注意著作人格權問題

到底會不會吃掉流量呢?
把文章放到黑米、推推王、udn書籤等站的單週流量統計

推推王與黑米的消長
推推王即將超過黑米
我看黑米與推推王的興衰消長

搜尋了一下過去的文章,發現這個也算是舊聞了。
我想大家對這種機制都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希望透過它讓自己的文章得到曝光,另一方面也怕辛苦經營的內容變成別人賺錢的工具。
當部落格越來越多之後,也是需要一個分析整理的機制,讓讀者能夠判斷內容的價值。
還是老話一句,眾人以為美的事情要留心去看,數字簡化了人們對內容的敏銳度,價值觀的東西,有時候不是能用投票來表決的。

Posted in 標籤: | 7 回應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一時興起,把以前採訪過的文章一一貼上來,看到第一次接觸混成學習的案例,還有無名小站"有名"之前的採訪。
我覺得這段時間內網路產業變動的很快,web2.0在國外已經有四年的歷史,國內業者很多還剛在起步。
對個人而言,新資訊不斷湧入,還有好多新東西要學。
離開學校後,才發現求學階段最重要的事,就是學會一套學習研究的方法。

機會,是留給願意自主學習的人 (2004/7/2)
網路相本秀出自己,Show me the money (2004/5/31)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閱讀】數位學習最佳指引


這本是證照考試的推薦用書,封面大概就長這樣,天地的部份多了經濟部與資策會的logo。

內容共分四篇:
一、概論篇:數位學習概論、組織面

  • 數位學習的優點:降低成本、學習內容有調整的彈性(可再利用、簡易、模組化,即時可取得)。

  • 數位學習的缺點:教材枯燥互動不足、學生容易感到孤單無助、太輕易取得不會珍惜、盲目追求資訊而沒有充分消化、好老師因材施教的能力優於自動化教材、手藝運動類型教學採實體較佳、無法達到實體接觸的優點

  • 參考:ROI非正式學習


  • 二、教學篇:線上教學設計、整合式學習、數位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常引用的模式包括ADDIE(analysis分析、design設計、development發展、implementation建置、valuation評估),或者Capella University的規劃、設計、發展,加上品質一致、持續評估、專案管理。

  • 線上講師在準備上,應注意(1)從講課到指導輔助學生學習(2)從全班教學到個別分組教學(3)從只注意好學生到注意全班(4)從全班學生同樣內容到不同學生不同內容(5)學生從投入到投入更多(6)從以測驗評量到以產品或績效評量(7)從競爭到合作(8)從主要是文字的思考到文字及視覺化思考

  • 在激發學員的參與度方面,可運用降低隔離感的方式,讓線上學員能相互認識;技術上應提供沒有連線障礙的學習環境;讓教學內容與個人工作發展相關,擴大學習張力

  • 在教學評估上,通常採用ADDIE、Kirk Patrick的四層評估理論、Bloom教學目標評量。Bloom教學目標評量,包含知識、理解、應用、分析、整合、評估。

  • 參考:Blending Learning

  • 參考:數位教材設計


  • 三、技術篇:數位學習標準概論(SCORM)、學習平台的現況與趨勢(LMS、LCMS)
  • 為何需要e-Learning標準?由於教材重複開發成本高,希望能藉由跨平台標準的制定,能共享、重複利用教學元件,有利於以個人為中心的自主學習,並且數位學習融入KM、HR之中。

  • 什麼是e-Learning標準?由ADL提出SCORM,目前已經有2004版
  • 。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希望將不同Asset(素材)加上簡單的語法組合成SCO(教學元件),成為學習平台可以追蹤的小元件,這些元件可以是章節、測驗或問卷,而將不同的SCO組合成一門課程,也就是Aggregation。為了達成這個目的,SCORM將各種元件之間的關連性,寫在一個名為imsmanifest.xml的檔案上,學習平台可以將此檔案內的meta data蒐集各元件的屬性功能。
  • e-Learning標準的驗證:參考品質認證中心


  • 四、企業導入篇:企業如何導入數位學習(上、下)
  • KM與elearning之間的關係:兩者的性質略有不同,雖然目的都在於累積智慧資產,但前者強調的試資訊分享,後者著重結構化的資訊;前者可能運用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文件管理系統,後者則使用LMS、LCMS。
  • ROI計算方式,與相關概念
  • 數位學習在企業價值鍊上的運用:也可用來教育消費者與協助供貨商了解企業採購流程(後者真的可以運作嗎?)
  • LMS平台選擇策略:包含十大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先弄清楚所需的LMS的business需求。
  • 訓練績效評量,可參考kirkpatrick的績效衡量四層次,包括滿不滿意、知不知道、會不會用,有沒有效,加上賺不賺錢(ROI)的概念。
  • 至於教材的來源有三種模式,外購、委製、自製。
  • 企業導入數位學習的重要關鍵:變革管理,從創新者與早期始用者著手,使其產生示範作用。

  •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真的需要SCORM嗎?

    今天瀏覽關於SCORM相關資料時,發現一段還蠻不錯的文字:

    數位學習標準研訂數量的多寡,並不具太大意義,反倒是能被大量應用且展現成效的標準,才具有真正的價值,也才會真正成為人類通用的標準。

    在我進入這家公司之前,也曾研發過SCORM標準的課程,耗費的時間精力相當大,也拿下教材評鑑的獎項。然而叫好不一定叫座,另一方面成本回收的速度也相當嚇人的...慢。原因不外乎target customer的量本來就不大,加上高訂價的結果,B2B模式還有辦法銷售,2C的模式遇上很大的瓶頸。

    再次維繫過去採購我們LMS平台的客戶,大都沒有繼續添購SCORM課程,這個原因還在了解當中。然而,另外一些LCMS平台的客戶,由於快速教材開發工具(Rapid content Development Tools)得以大量產生content,不少中學老師用來錄製自己的上課內容,加上第二螢幕可以擷取老師所使用的NB螢幕畫面,不管操作什麼,都能擷取下來。這一點回應第一段話所說的:能被大量應用而且可以展現成效的...接受度反而比較高吧。

    看看業界友人的樣板國度(不是在幫他們打廣告),我覺得他們提出來的模式很可取:免費提供開發工具,免費提供網路空間,然後再透過加值服務來收費。希望他們能夠為學習2.0開疆闢土,而我們公司團隊也要急起直追!

    Posted in 標籤: | 1 回應

    【閱讀】人才革命



    靠著上下班通勤的時間,在電車上看完這本書。當初只是想找本跟人資領域相關的書籍來瞧瞧,沒想到會撿到一本還不錯的書。

    這本書主要是討論留才的議題,書中提供很多問句可以運用在留才會談之中。另外,各議題會提供有實際遭遇當事者的現身說法,可以幫助讀者更了解議題所探討的情境,再搭配實際的行動方案,讓每個議題的內容都顯得相當完整。

    不過,我覺得書中的內容比較適合大型企業、制度完整的公司,對於小型公司來說,經營的限制太多,很難處處考慮到員工的需求。話說如此,我倒是滿想買一本送給我們老闆,希望能改善流動綠的問題。

    出版社/代理商: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製造日期:2007/05/31
    ISBN:9861750665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網站】產官學數位學習網

    這些是工作上常常用到的網址
    原本放在側邊欄框 但是太佔空間了
    所以把資料轉貼在這邊:

    Link:數位學習業者
    【綜合】能嘉數位科技
    【綜合】育碁數位科技 LMS
    【綜合】巨匠電腦
    【綜合】和椿科技 Answer2
    【綜合】勝典科技
    【服務】鼎新知識學院
    【服務】迪生遠距教學
    【服務】嘉惠國際
    【服務】博士博數位人力資源
    【平台】肯心資訊
    【內容】創價知識工程
    Link:民學官eLearning
    【學】中山網路大學
    【學】中正大學數位學習中心
    【學】台大數位學習網
    【學】政大公企網路學院
    【學】政大數位學習網
    【學】文化 go2school
    【學】清大網路科技管理EMBA
    【官】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
    【官】全民勞教e網
    【官】勞委會職訓局職訓網
    【官】台北e大數位學習網
    【官】地方行政研習e學中心
    【官】連鎖加盟數位學習網
    【官】電子化政府-網路文官學院
    【官】南瀛網路社區大學
    【民】Career學習網
    【民】EZ旅遊學習服務網
    【民】HiNet學習網
    Link:台灣數位學習政策
    【國科會】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國科會】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品質認證中心
    【教育部】遠距教學交流認證網
    【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學習網路科學園區
    【經濟部】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數位學習業者名單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數位學習中心
    【】數位學習產業發展白皮書2006

    Posted in 標籤: | 2 回應

    【網站】數位學習工具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網站】informal learning資源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網站】討論數位學習的網站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非正式學習--知識管理的根基?

    Informal learning - the root of KM?

    有越來越多人同意,真正讓組織創新的方法,不是從正式的課堂或會議中發想出來的,而是透過咖啡間的閒聊。當組織花了大筆預算在elearing或是其他教育訓練上面,或許應該好好想一想怎麼經營非正式學習(informal elearning)。
    我還蠻同意這位仁兄的看法。如果我是組織的教育訓練主管,會建議上級除了經營好組織內部的KM系統之外,也要鼓勵有創意的員工經營blog,透過經驗分享,串連世界上相關領域的頂尖好手,拋轉引玉,琢磨技藝。不過,這有一件事情需要思考,那就是組織智慧資產的外流。說起來似乎杞人憂天,員工下班後如果自己經營類似的網站,防不勝防。

    關於更多informal learning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我的講題:數位教材設計

    下下週要到北部一所學校談數位學習概論,而且是在一群學校老師面前講數位學習,簡直就是班門弄斧,學習理論是他們吃飯的傢伙,我們只是在前面加了"數位"兩個字,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卻讓我戒慎恐懼。為此,找了一些資料,整理在下面,希望用簡易教材製作、數位教材設計、elearning2.0的概念,為兩天的研習活動起個頭,交棒給工程師講解軟體操作。

    一、教材選擇準則
    1.確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是什麼
    2.考量教材適用性的廣泛與否
    3.教材適用的對象多寡
    4.教材的時效性
    5.教材更新速度
    6.教材內容可模組化的程度
    7.不同講師授課的差異性
    8.單一訓練傳遞窗口的必要性
    9.講師安排授課的困難度
    10.學員學習進度的差異性
    11.差旅費佔總訓練成本的比例
    12.上課學員地理分散程度
    13.學習成果測驗的必要性
    14.課程e化的製作取得成本高低
    15.e化課程是否需要取得版權

    e化教材內容,如果涉及組織中明確、重複性高的教材適合開發。

    二、教學設計模式:ADDIE
    1.確認績效落差是否能夠藉由訓練來解決
    將績效拆解成幾個任務,將達成任務的知識(K)技能(S)態度(A)找出來,以流程圖的形勢顯示執行順序。
    2.分析:學習者、學習環境、現有資源、媒體分析、成本分析、目標分析
    目標分析方面,將任務中需要運用到的類似既能抽出,依學習先後順序畫出Skill階層圖。
    3.設計:界定教學目標、教材架構設定、學習策略設計、風格介面設計、開發準則規格書
    前述的教學目標訂定後,細分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建立學員可瞭解的邏輯架構,再根據教學事件(instructional events, Gagne)的理論,尋找與學習需求相對應的教學事件,例如互動設計、角色扮演、遊戲等。而介面設計與風格規格準則的統一,好比講授過程的「ㄧ致的用語、口吻」之類的問題。
    4.發展:腳本、製作教材、媒體製作
    進入生產的步驟,此時需要有美工、媒體製作群、程式人員、內容專家與其他人員共同投入。
    腳本內容包括:單元名稱、編號、畫面編排型態、文稿、媒體描述(圖檔或動畫)、互動類型、旁白音效配樂、時間。
    5.建置:上線測試
    6.評鑑:對於前述之分析、設計、發展、建置等步驟進行評鑑

    三、教材設計團隊角色與任務
    1.製作單位
    專案經理PM、教學設計師ID、內容發展師、品管QC。技術團隊、美術團隊、企畫團隊。
    2.需求單位
    專案經理PM、內容專家群(SME)

    ㄧ門課程內容之中,內容專家的貢獻占80%,剩下20%靠教材設計師與內容專家共同討論得來。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期待數位學習產業聯盟團隊

    上週五代表老闆出席會議,聽見不少好東西:
    建立企業之數位學習旗艦團隊
    台灣企業導入elearniing的比例仍然不高,過去希望從產業鏈下手,希望指標能影響上下游。但我覺得,上下游廠商的關係並非建立在產業鏈的合作項目上,加上教育訓練屬於內部工作,想要來個上行下效,似乎相當困難。Robert Hsu說,透過企業之間的競爭關係,比產業鏈的合作關係,更有利於推動elearning,當指標企業獲利提升,競爭力提升,其他人也就會跟著仿效。這個說法似乎更加可行。接下來就是要找哪些產業的問題。
    我過去曾採訪過丹堤咖啡、廣之鄉,發現餐飲業的人員流動率高,加上組織層及龐大(藉由不斷昇遷來激勵員工),因此很適合導入elearning,更需要人資管理的know-how。連鎖加盟協會掌握很多中小企業的名單,而連鎖型的中小企業也是比較有導入Elearning潛力的企業。事實上,加盟協會早有動作,導入計畫已經進入第三年囉。

    補教業及出版業轉型數位學習產業
    在不侵蝕實體課程的前提之下,補教業才有可能導入elearning。
    目前的產業領導廠商,僅將數位學習當作是補充教材,或者課後輔導之用。加上教材內容必需隨著教育部的規範,轉型上似乎不是那麼容易。目前運作比較好的,大概是電腦補習班吧,畢竟教學題材跟媒介合而為一,實體搭售線上課程的計畫實行上也必較容易被接受。至於業者之間的合作,除非大家打開門戶之見,要不然,以產業差異性門檻低,業者極度不願意讓自己的學員導入到綜合性的合作網站。
    至於出版業,難度就更高了,由於版權、教師使用習慣等問題,還有很多細節,不是搞網路的人ㄧ下子就可以搞清楚的。教學流程、教師教學習慣如何模組化,這些細節還要再加思考。


    打造台灣數位學習與軟硬體整合(如 EeePC等)旗艦應用
    這一議題是我比較感興趣的。Tomy提出開放性平台,提供使用者上傳自製的content,以共享包含收費的機制經營,樣板國度便是tomy經營的平台。
    開放平台,牽涉到DRM數位版權的問題,也牽涉到播放器player或reader的問題,而上傳的檔案格式更是一大問題。如何取到各平台通用的公約數?能否跳過SCORM的層層限制,還值得進一步探討。
    至於EeePC硬體整合的議題,是在「電腦內應該要加裝什麼內容,以豐富硬體之價值?」的前提下做探討。但我覺得,只要上網,有多到不行的內容可以瀏覽,硬體內只要再"我的最愛"裡面提供學童需要的網址,就可以提供他們合適的內容。

    華碩中華電聯手 EeePC上網教育學習全包

    至於Nash提供的graspr,也是類似的一個例子,比起youtube更近一步去做分類,萃取經驗與知識(know-how),透過video的方式做分享,非常elearning2.0的網站。
    令人好奇的是,這樣的網站怎麼生存?Graspr網站上表示,現階段免費,將來會提供收費內容與訂閱等服務,以後還會提供即時互動的功能。我想,未來內容分類與搜尋將是Graspr最大的賣點,至於頻寬與檔案壓縮的問題,則是他下一步要去注意的。我想know-how這種東西影像的真實性將會是個重點,在你驚呼「how amazing!」之後想要有樣學樣,後來才發像是特效的影像,那還得了!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數位學習ROI概念

    由於老闆出差的緣故,幾度派我前往參加產業聯盟會議。每次只要談到申請補助計畫、協助業者寫企劃書,往往會提到ROI、PKI等觀念。數位學習ROI的概念又與當初學財管的說法有些不一樣,我找了一些資料,大概以模式二是國內數位學習書籍較常談到的說法。然而財務指標往往有代表性不足的問題,例如模式一談到的效率以及時效性等問題,許多無形效益是不在財務指標的計算之中,也因此有ROI迷思的問題囉。

    模式一
    ROI的計算方式
    ROI計算公式
    ROI in Training Worker
    elearning ROI忽略掉的因素

    1.TACTP - TACNP = PNS
    專案節省費用=傳統訓練專案費用-導入後的費用
    (意思就是導入後一定比較省。但是這邊沒有標出來幾年去攤提的問題)

    2.TB x 100/ TTC = ROI %
    總利潤*100 / 總支出 = ROI%
    (數位學習導入後產生的收入-導入數位學習的支出)/導入數位學習的支出 = ROI

    (John Setaro)這邊的利潤,通常指著有形收益,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包括增加生產力、改善品質、減少教育訓練的開銷等。但是有更多是無形的效益,包括強化企業形象、改善溝通、改善員工士氣、增加員工忠誠度等。

    (John V. Moran) 效率與速率的問題,是沒有辦法在ROI中顯示出來的
    learning efficiency (E)=gained knowledge and skills / all information delivered
    學習的效率=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時數/總課程時數
    假設有八小時的課程,對A而言,前四個小時內容過淺,後三個小時的內容用不到,只有一個小時啟發對他有幫助,那麼E值就等於 1/8 or 12.5

    speed (v) 速率代表的是觀念被理解的時間點。他舉的例子是如果一個因為教育訓練課堂安排的緣故,上了一堂品管課程,但是六個月後他才接觸到相關的業務,對他而言這些內容並沒有對她的工作產生幫助。

    模式二

    http://amrc.tohot.tw/cubepor03/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1-John-08&Rcg=6

                傳統訓練   數位學習
    開班成本(講師、交通) A-140,000  B-100,000
    學員成本(差旅、薪資) C-900,000  D- 90,000
    教材成本(製作成本)  E- 60,000  F-240,000
    -------------------------------------------
               X-1,100,000 Y-430,000

    Benefit: X-Y=1,100,000-430,000=670,000
    investment: F-E=240,000-60,000=180,000
    ROI=670,000/180,000=372.22%



    觀念
    打破檢驗訓練成效ROI分析的迷思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96年度12月資訊專業人員鑑定

    資訊專業人員鑑定公告
    12.22考試時間與場次表(按右鍵下載pdf檔)
    技能規範書(按右鍵下載pdf檔)

    考古題
    數位學習概論
    數位教學設計

    考試科目 測驗日期 報名截止日期 考試費用
    數位學習概論 2007/12/22/0830~1000 2007/11/29 1600
    數位教學設計 2007/12/22/1020~1220 2007/11/29 1600


    讓人傻眼的是考試費用(每一科1600),以及考試的時間(從早上0830開始)...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閱讀】Web 2.0必學的菁英群經營術 向Facebook取經的4堂課

    好想把這篇文章轉寄給老闆看,說不定可以救救我們公司的學習網。一個標榜著成人教育的學習網站,如果沒有清楚的定位,想必要具備五花八門的content。但問題是哪來這些數位內容?使用者又如何去聯想到這個品牌?在入口網在使用者心目中的排名早以底定的情況下,還有機會擠上排行榜的,應該就屬於特定議題的社群網。至於2.0時代強調的「雙向溝通」的特性,除了開放使用者參與內容製作,也開始開放使用者參與平台設計。
    最近發現智勝國際的soezBlog,內容看起來還蠻豐富的,但是究竟有多少比例是一般使用者提供的內容,一時之間還看不出來。

    --


    Web 2.0必學的菁英群經營術 向Facebook取經的4堂課
    記者:謝光萍
    社交網絡服務的首要重點是:要找到一個「特定」的族群,進而累積使用者,突破使用者的臨界點,才可能成功

    Facebook從哈佛校園起家,一開始就鎖定了大學生,提供大學生實體和虛擬交錯的互動指南。在大學校園鬆散的人際關係狀況下,透過Facebook,可以依照課程表或社團活動來尋找同儕,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

    愛情公寓執行長張家銘認為,「Facebook的成功絕對和功能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它的定位,這個定位切得很好,才會成功。」

    社群網站的基本功能不外乎照片、個人檔案、日誌、留言版等,但如何能夠讓使用者黏上你的服務,需要針對分眾提供不同的功能。

    Facebook就是根據它精確的定位,進而提供「學生」需要的功能。學生希望多和校園裡的朋友建立關係,Facebook就主打封閉式的人脈介面。從哈佛大學開始,一步步謹慎地增加其他校園的網絡。當其他學校的使用者想要使用Facebook時,必須填寫申請表,按照申請數量來決定開放順序。不貪多,穩健的布局讓小圈圈得以紮實地擴大,到今天才能夠擁有全世界許多大專院校人脈網絡。

    相對於台灣島國創業者動輒號稱網站擁有「全國最多使用者」,Facebook也許給了我們一個啟發,要做社群網站就要這麼專心聚焦,要做到分眾,並且也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布局完成。

    第二堂課 Meet user needs 滿足最挑剔的使用者

    社交網路服務的核心就是朋友,要有朋友,你才願意在上面流連。如果線上的活動可以延伸到實體世界,使用者對網站的黏性將大為增加。

    對大學生來說,Facebook提供一個好的途徑,在實體的基礎提供了虛擬的交流。使用者透過Facebook和原有的朋友互動,甚至進而對朋友的朋友感興趣,產生交集。

    在這個模式下,隱私是使用者最在意的部分。Facebook根據最初的產品定位,確保使用者在網路上的隱私,排除了網路的「匿名性」。一開始,Facebook規定「.edu」的電子郵件認證,才可以加入會員,加入好友需要雙方同意,讓使用者安心。有資料指出,早期30%的使用者會在Facebook上登記正確的手機號碼。網站和使用者之間的互信程度由此可見。

    「社群網站應該要像變形蟲一樣,呼應使用者需求,」Miniworld總經理江永祥指出。Facebook了解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也許因為創辦人本身就屬於核心使用者族群),發現使用者不僅介意隱私,更希望能夠自由掌握隱私程度,進一步控制誰可以看到他們的個人訊息。

    去年9月,Facebook推出好友新聞遞送功能(News Feed),可隨時掌握朋友在Facebook平台上的更新資訊。這引來使用者高度反彈,最後創辦人佐克伯向使用者道歉,並承諾使用者更高的個人資訊掌控權。

    Facebook懂得回應使用者的需求,不斷據此改善功能。「滿足使用者需求」這個道理說來簡單,但是唯有真正地實踐,才能夠抓住使用者的心。

    第三堂課 Open platform 開放平台擴大經濟效益

    Facebook大膽地開放API,把網站改造成平台,供外部程式設計師參與設計數千種新功能,是一個社群網站升級變成「作業系統」的第一步。愛情公寓執行長張家銘認為,「這讓Facebook將可能成為網路版的作業系統,也難怪微軟、Google積極搶親。」

    這個平台策略,不但讓第三方廠商可以在Facebook開發新程式,也可以整合其他軟體和服務到Facebook平台上。當然,這個舉動的基礎在於Facebook囊括了大量的使用會員,才會有人願意因應各種需求開發程式。

    樂多執行長李取中評論:「開放平台,讓原本個人化的widget有了社交的可能性。」企業更可利用這些新功能在Facebook上吸引訪客流量,並可銷售網路廣告,做到直效行銷。透過趣味的遊戲包裝,更可達到許可式行銷。例如飲料公司紅牛(Redbull)就在Facebook推出應用程式──老派的「剪刀石頭布」線上版遊戲,意外的大受歡迎,使用者爭相邀請朋友加入遊戲,增強廣告效益。

    紅牛成為Facebook用戶和朋友交流的一個管道,可透過這些應用程式告訴朋友,他們最近在做些什麼有趣的事情,比如玩這款紅牛推出的線上猜拳遊戲。

    台灣許多部落格服務商也都漸進式地增加服務,讓既有的使用者可以在上面形成社群。像樂多最近就積極開發「樂多朋友」。師法Facebook上的惡靈古堡行銷(使用者可以邀請朋友加入這個API,以互咬的方式增加積分,讓角色升級),樂多也和電影公司談合作案,在樂多朋友嵌入殭屍遊戲,希望以娛樂方式,促成使用者互動。

    第四堂課 Simple interface 簡單流暢的使用介面

    Facebook成功地把網路上的使用者現實化。社群網絡服務必須透過離線行為來吸引使用者對網站的需求,例如在日常生活認識不同的人、對了解新朋友的渴望,透過彼此在Facebook上的互動更為熟稔。

    在這個前提下,簡單的使用介面、容易的網路社交模式就更為重要。

    相對於MySpace在外觀上,個人可以擁有很大的設計自由度,Facebook的使用介面則非常簡單,反而讓使用者在功能(API)上有很多選擇,這是很好的區隔。

    網站簡潔的頁面,讓使用者易於閱讀。而網站的使用動線,也很自然地引導使用者進入付費的機制。例如在提醒你好友生日的同時,就推薦你可以選購單價低的線上禮品(像是看似可口的蛋糕圖片),環環相扣的流暢介面,體貼使用者社交需求,也增加網站收益。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閱讀】提升搜尋排名的網站製作策略


    作者:廖澎文:盧康渝/著
    出版社:數位人資訊
    出版日期:2004年10月2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695755
    裝訂:平裝

    本書在介紹SEO「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簡稱 SEO)的操作方法。
    首先了解搜尋引擎的運作模式,以及網站設計的要領,例如如何兼顧美感與搜尋機率,調整Flash無法被搜尋的問題。加上善用網頁標題、Meta標籤設定等。以及透過Web CEOGoogle Analytics等工具來檢視網站行銷的效果。

    說到Google Analytics,那就要說到另外ㄧ本書《網路行銷王 -- Google帶您做好網站的廣告行銷》,或者可以參考豺狼的blog,without boundaries

    Posted in 標籤: | 3 回應

    elearning也有2.0?

    什麼都要加上2.0,再這樣子弄下去,會不會把這個名詞搞爛了。
    那麼learning 2.0到底在說些什麼?他們是這樣說的:

    Tony Karrer對eLearning 2.0的分類法
    根據Tony Karrer的看法,eLearning1.0與2.0之間,不存在著必然的替代性。他以烤爐與微波爐作為例:有了微波爐不必然要把所有的食物都用微波爐來烹煮。微波爐對瓦斯爐而言,無疑的是科技上的進步,而elearning1.0與2.0之間,卻不一定存在著技術的突破,而是學習情境、學習目的上的轉變,從過去的一對一或ㄧ對多、由上而下的教導,而2.0則是從分享的概念作為出發點,以集體智慧分享個人所知所能。

    Clive Shepherd對eLearning 2.0的分類法
    Clive Shepherd引用David Jennings的看法,認為eLearning2.0不過是一種新辭彙,將Web2.0與eLearning硬套在一起。而他自己卻提出1.5版的elearning,將正規學習模式結合非正規學習。

    Steven對eLearning 2.0的看法IQChinese公司總經理則認為,elearning2.0代表著在網路上有特定需求的人,能夠透過一個網路平台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識。不論是blog、wiki的機制,或者是雅虎奇摩知識+,正在嘗試這個工作。至於未來會變得怎樣,還在觀察之中。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風暴之後的數位學習市場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

    前陣子自救會再次走上街頭陳情抗議,讓我想到數位學習產業發展會議上的一份資料,上面標明了:某公司營運困難對國內市場發展有所影響。圖表上彎折的曲線,不禁讓人擔心,將來的發展前景會是如何。

    觀察鄰近國家韓國數位學習的發展,韓國以國家的力量,統籌規劃韓國教育廣播電台(EBS),可容納11萬8千名學生上線學習,並制定e-Learning產業發展法,公營機關導入e-learning的比例至少要20%,其發展願景訂定為Wouldwide e-Learning Market Leader。

    至於台灣數位學習可能發展的方向,可能在耕耘華語文市場領域,教育體系深化數位學習,以旗艦團隊整合各業者,解決規模小、資金不足的問題。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集體智慧與社會真實的距離

    由於工作上的需求,蒐集了一些e-Learning 2.0的資料。所謂的e-Learning2.0 從原有的1.0或1.3(數位學習平台)的架構,轉變為開放式的知識網。也就是從top-down的單向教育 轉變為bottom up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從傳統教育機構教師規範結構化的教材內容,轉變為工作者的工作經驗分享。嚴格上來說,後者並非取代前者,1.0與2.0的分類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運用範疇、使用情境都有所不同。

    再者,web2.0現象帶來的使用者自主、集體智慧的概念,透過wiki、blog的運作,是否讓我們更接近社會的真實面貌?讓知識能正確無誤的流通?眾人以為美的事情,難道就是我們應該參考或遵行的道理?

    例如digg.com這個網站,透過「公投」的機制,票選出有價值的網頁,然而在「人人平等」的機制下,不明是非的人代表一票,專家意見也是一票,兩者對這件事情的了解程度與影響力被均化了,投票的結果只能顯示某種偏好,價值或真理不見得被正確地衡量。

    另一方面,digg.com已經預先呈現眾人對某事件的看法,左右了個人價值判斷獨立性,所謂三人成虎,眾人以為美的事情,難保我們不加想像就跟著盲從了。

    回到e-Learning2.0,如果在學習的前提下架構出這種機制,再加上機構背書強化或合理化票選的結果,要不是有公正超然全知的守門人適時導正人們的偏好,不然就會火上加油,以「集體暴力」去決定出眾人的共同價值觀。

    延伸閱讀:
    何謂e-Learning2.0
    集體智慧帶給我們真實的智慧嗎?
    集體智慧投票動作,牽涉到政治、經濟等理論
    集體智慧可能帶來的集體錯誤
    集體智慧的範例:digg.com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流通產業研究【餐飲】金鑛咖啡

    標題:品牌實力不靠話題 品質才是關鍵

    揮軍北上 考驗遠端管理能力
    從南部起家,「下港有名聲」的金鑛咖啡,從2006年底現身在台北街頭,兩門市鄰近市府捷運站、重慶南路。以平價蛋糕風靡南台灣市場, 在三多商圈、火車站、六合夜市、裕誠商圈、鳳山市鬧區等擁有11間門市,金鑛能否從「高雄品牌」躋身為國際品牌?向北部市場叩關的動作,相當重要。

    金鑛北部門市開幕,目的不僅是要挑戰高雄以外的縣市版圖,更放眼國際,希望能將品牌推向海外市場。金鑛從2000年成立至今,爲什麼延遲了六年才進入北部市場?金鑛咖啡副總吳隆吉說,事實上,跨出高雄的計畫一直在進行,除了台北,也有海外擴展計畫,三年前成立了上海辦公室,而持續觀察市場變化的緣故,使得展店的計畫放慢腳步,有把握,再出手。

    (圖1)金鑛不僅跨足北部市場,更希望能將品牌推向海外市場


    不開放加盟,只採取直營系統的金鑛咖啡,此舉揮軍北上就是要考驗遠端管理的能力,包括人員調度、財務資訊系統,克服管理模式中的文化差異等,並測試金鑛在國際化都市的市場接受程度,包括產品、企業形象等。

    南北市場有哪些差異呢?吳隆吉發現,南北都市內通勤模式不同,產品結構方面降低飲料的比重,「在高雄騎著摩托車在店門口外帶飲料很普便,在台北不是這樣的。」而南部員工責任感較強,北部員工重視福利,「四點到,準時下班,飲料做到一半,人就走了。」

    經過兩個月試賣之後,北部門市月營業額500多萬,已經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下一個階段放在平衡遠端管理所衍生的成本。

    質量並進大課題 結盟合作創造可能性
    金鑛今年門市擴展計畫,希望將現有15家門市做倍數成長,並且積極擴充蛋糕產能,分別於台北高雄設立中央工廠,以克服現有台北五股廠產能不足的問題,目標要提升五倍產能;另一方面,蛋糕70%手工製造比例,在投資6千多萬添購設備之後,希望將自動化生產的比重從現在的30%提升到50%。

    (圖2)金鑛將在台北高雄設立中央工廠,提升自動化生產的比重


    由於蛋糕強調「兩日鮮」,麵包「一日鮮」,使得展店佈局與產能規劃需要相互配合,一方面強化物流能力,規劃夜間派送,另一方面以店廠合一的方式,建立旗艦店,供應週邊衛星門市的需求,逐步擴點。目前金鑛的優勢在於展店前台經營,後台生產能力補強不排除尋找合作廠商。但是,金鑛對於品質嚴格要求,重視產品口感與賣相,也不輕易地與代工工廠合作,「金鑛的招牌不能被破壞!」吳隆吉強調。

    (圖3)麵包「一日鮮」,考驗金鑛製造與配送的能力


    面對許多業者指名合作,「量」能急需擴充,使得產品的「質」備受考驗。在這方面,金鑛有所堅持,決不鬆手。今年一月起,與每房造價800萬以上的高雄華納汽車旅館合作,對方指名一定要用金鑛西點,吳隆吉開玩笑的說,「賣東西給人家,還要求人家一堆東西,」例如蛋糕兩天後一定下架等,「簡直是不平等條約。」

    不過,量的逐步提升是勢在必行。提升量能,才能取得議價空間,降低成本,品質才能保持穩定。就台北忠孝門市來說,70坪大的空間,50%的空間做為後場,空間要雙倍利用,「就信義區地段來說,租金成本實在太高,」為了要增加坪效,強化外送能力是解決方案。目前在高雄以經找到可配合的快遞公司,也正尋求北部的合作對象,「門市銷售與外送最好能有50-50的比例。」

    平民奢華風 真材實料還需加上行銷
    在蛋糕咖啡市場上高價位和低價位兩極化的現況,金鑛咖啡以中段價位切入,蛋糕與飲料價位以50元為主,平均結單價在110元到120元之間,北部市場更有135元之譜,單日結單數月1200筆,單月整體營業額約4000餘萬,去年營業額達4.5億元。

    (圖4)金鑛整體單月營業額約4000餘萬,去年營業額達4.5億元。


    商品毛利方面,飲料72%,西點65%,麵包58%,數字表現相當不錯,然而商品價格從當初的35元漲到50元的原因何在?吳隆吉說,漲價不是為了保持獲利而做出的調整,而是要將價格回饋在原物料上,「這才是競爭力的來源。」最終的構想,金鑛希望擁有自己的原物料工廠,垂直整合,從餐飲業轉型成為食品業。

    然而,面對市場上「平價高享受」策略不斷複製,消費者的胃口已經固定,習慣物超所值,漲價的競爭力何在?「過去金鑛給人的印象是『24小時樣樣新鮮』,」吳隆吉說,「現在希望打出『平民奢華風』的印象。」他進一步解釋,沒有所謂的「物超所值」,只有「物有所值」。所謂的奢華,應該是選用上等的材料,例如海藻糖價格高出白糖5倍,有機雞蛋的成本多出20%,價格反映成本;加上「低糖、低鹽、低油、高纖」、「淨、有機、健康」等訴求,使得產品的訴求對象從上班族,擴大到40到60歲重視健康、更具購買力的消費者。

    產品結構上因應南北消費習慣不同,也略做修正。南部門市飲料、西點、麵包的比例是40:35:25,北部市場是30:30:40。蛋糕每季以30%到40%的速度汰換,麵包大約每季推出5到10種新品,並且以「麵包蛋糕化」方向邁進。過去訴求大麵包的金鑛代力烘焙(Deli),在市場上逆向操作,如今大麵包開始風行,代力又將尺寸改回小麵包,並朝向簡約風格的麵包蛋糕化,吳隆吉說,「就是要與眾不同。」

    (圖5)金鑛代力烘焙(Deli)特色在於簡約風格的麵包蛋糕化。


    如此別具心思在物料選用、市場區隔上,然而金鑛的弱勢在於行銷不足,「我們海藻糖用了五年,蛋糕從三日鮮強化到兩日鮮,但是很多消費者可能不曉得。」從過去幾乎是零的行銷費用,金鑛有意在這方面多做著墨,例如店內添加LCD螢幕,將後台的用心呈現在前台等,在預算幾乎無上限的情況下,行銷公關活動從店內所用的佈置、用具開始,已經一步步展開。

    簡約、時尚 五代店更貼近都會脈動
    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五代店型的金鑛門市,大型店可分為金鑛咖啡Crown、代力烘焙Deli,以及冰淇淋Felice三個部分,一般店視坪數大小調整營業項目。客席區安排不規則沙發椅,搭配白色方桌,透明椅背單人椅,落地窗上有自行設計的圖騰,「我們要呈現的是簡約時尚風,」吳隆吉自豪地說,「全出自設計部門的三人小組。」北部兩店花費3千萬裝修,建材自日本進口,強調耐用與視覺效果,無非是希望能夠貼近都會脈動。

    (圖678)第五代店型的金鑛門市,設計風格採取簡約時尚風。




    店內用具方面,「舉凡店內的海報、單張DM、玻璃上的貼飾,都是從自家的設計部門之手,」就連咖啡杯蓋兩層扣緣的設計,也是自家研發,拿下專利權。強調質感的金鑛,就連使用的餐具,除了打上自家CI,材質經過嚴選,有回家收藏的價值;因應北部多雨氣候,提供麵包防雨袋;為了服務保溫杯的愛用者,吳隆吉說「金鑛買了市面各種保溫杯回來做測試,找到一款怎麼摔不會漏水,好看又實用的保溫杯,特別向日本訂製,第一批熱銷後再追加,第二批兩週內又將近缺貨,要買還要等45天的貨期。」

    (圖9 10)舉凡店內的海報、單張DM、玻璃上的貼飾,都出自金鑛設計部門之手。



    簡約的質感表現,在主力商品上也不例外。金鑛延聘的蛋糕主廚雖然沒有顯赫的光環,完全靠自修功夫,吳隆吉對他讚譽有加,「行事低調,但創意十足,就連高雄歐貝拉西點師父對他也相當欣賞。」未來,蛋糕將走向日式商品格調,以意境表現取代過多的花紋與雕飾,「幾點水滴狀的擺飾加上一抹金箔,簡單,意境有所不同。」

    (圖11)幾點水滴狀的擺飾加上一抹金箔,簡單,意境有所不同。



    服務力 產品力 兩大競爭優勢
    總歸來說,金鑛的優勢何在?「服務力、產品力,」吳隆吉說。所謂服務力,例如店面一定要選在三角窗,24小時經營,建立消費者隨時都能找到金鑛的印象;有別於一般麵包坊特定時段才有新鮮麵包出爐,金鑛採取隨時都有新鮮麵包出爐的策略,建立「隨時來,都能買到新鮮麵包的印象,」這就是服務力的展現。另外,產品力展現在以健康為訴求的低糖、低鹽、低油、高纖,採用海藻糖、有機原物料,物有所值,加上原創、簡約的商品設計,以及提升週邊用品質感,算是公關效益的一部分,帶來口碑效果,將不容忽視。

    (圖12)吳隆吉認為,金鑛的優勢何在於「服務力、產品力」。


    為經了解之前,乍看之下,金鑛的產品策略與其他同業大同小異,進入市場步伐較慢又引人揣測經營實力,然而,金鑛想要做的不僅是連鎖餐飲門市,讓人覺得「新鮮」的不是一時之間的話題性,新鮮應該是產品永遠不容挑戰的本質,更是永續經營的根本。接下來,金鑛還有很多事要做:門市經營朝向「精緻版7-11」、擴大外送服務、垂直整合原物料來源、增加品牌知名度…有朝一日,讓品牌走向海外,夜空下閃亮的金色皇冠,「哦,是金鑛(Crown)!」

    金鑛開發的自有商品。金鑛期望未來能從餐飲業轉型成為食品業。


    服務人員服裝以白色上衣,搭配棕色圍裙。


    吳隆吉表示,門市經營目標希望朝向「精緻版7-11」。


    (圖13-18)單店裝潢花費一千五百萬,選用的設備都以美觀長期耐用為考量。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流通產業研究【超市】city'super

    主標:city’super延伸產品廣度 區隔頂級超市定位
    副標:日本夏之祭為city’super BR4新館開幕提前熱身


    前言

    city’super自1996年於香港萌芽發展,在台成立遠東都會股份有限公司,city’super美食生活精緻概念店於2004年12月開幕,地點在遠企購物中心B1、B2。有別於香港以歐美商品為主的販售策略, city’super觀察台灣市場狀況,調整產品結構策略,提升日系商品比重,由日本city’super採購公司將日本本土限用商品輸入台灣,使city’super在商品上有別於其他頂級超市通路。2006年7月city’super推出為期兩周的「日本夏之祭」,完整移植日本本土美食文物,一方面回饋消費者,另一方面為city’super2006年10月位在SOGO BR4新館開幕熱身,讓新商品與台灣消費者提早見面,同時做為測試市場接受度的試金石。

    生活專門店:個人一天所需各種用品,全都買得到

    city’super的四位創始者,包括總經理竹村匡史,都擁有日本西武百貨業務的經驗,並在10年前將「生活專門店」的理念帶進香港。所謂的生活專門店,能一次滿足消費者生活消費用品的需求,打從起床後所需要吃的、用的、穿的,在city’super裡都買得到。竹村匡史表示,city’super不只是supermarket,而是代表著一種生活型態(lifestyle)。消費者在這裡買到的不只是商品,還包括體貼自己、品味人生的感受。



    因此,賣場規劃上可以分為三大區域,美食精緻名店(Gourmet World)、生活精緻名店(Life Division)與國際美食廣場(cooked Deli)。美食精緻名店以超市型態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進口商品,包括蔬菜、肉類、起司、洋酒、清酒、調味料與各式外帶佳餚。生活精緻名店擁有一系列個性化、大師設計的優質生活用品,包括配飾、禮品、遊戲器材、電腦配件、美容護膚產品、文具、設計師精品、家居器皿、廚具、浴室用品、家庭電器以及清潔用品,隨季節調整商品項目。國際美食廣場則提供異國風味美食,包括西式三明治、日式拉麵壽司、印度咖哩、東南亞美食等等。



    city’super台北店 自我定位在社區型商店

    位在遠企購物中心的city’super台北店,就地理位置而言,屬於住商混合區域,周邊以辦公大樓居多,與台北市東區核心區域有段距離。由於周邊缺乏高流量的大眾運輸工具,最接近的捷運六張犁站,自下車後尚需10分鐘步行時間。行銷企劃課經理陳子彥表示,流動性人潮與外來客並非主要消費者,city’super台北店將自己定位在社區型商店,以大安區、信義區等首善之區的當地消費者為主,最遠可延伸到松山地區。

    進入台灣市場前,city’super研究台灣消費者後發現40至50歲的客群,因為高收入,且大多已卸下小孩的生活教育支出,較願將錢財花費在精緻生活用品,並且有能力提升生活品質。若分析客層人口結構,有80%是女性消費者,在美食部分的消費者大約在35歲左右,生活用品部分,消費者大約在25歲左右。

    顧客關係管理上,city’super採取熟客經營策略,廣告宣傳為輔。一年多來,city’super已有一萬六千名會員,其中有4000名高忠誠度消費者,到店消費頻率大約3天一次,其中,年消費金額大約10萬元金卡會員,大約有200名,幾乎是每天報到。city’super能精準掌握消費者的消費動向,會員晶片卡功不可沒。city’super自行負擔一張成本大約三十多塊錢的晶片會員卡,但換來的資訊價值匪淺。消費者每次購物都會透過這個晶片卡留下紀錄,點數金額累積、折扣等等,都是透過這張卡片達成,同時也將影響city’super如何挑選產品組合與後勤管理。



    營業表現上,總經理竹村匡史說,一年多來的耕耘,city’super每月平均交易人數10萬人次,客單價大約在400元左右,獲利已經從營運初期的780萬提4倍至2700萬元,對於市場發展潛力以及營運策略的執行成果,他都給予正面的肯定。

    完整海外採購團隊 供應逾三萬種品項

    就商品品類而言,city’super提供總品項數高達3萬種,其中生活用品約有2萬種,超市則提供1萬種,並以30%歐美商品與70%日本商品的組合做為策略,這與香港city’super以歐美商品為主的策略不同。陳子彥表示,city’super進入台灣市場三個月後發現,日系商品周轉率高出歐美商品將近50%,「當初認為是因為歷史文化的關係,台灣較年長的一輩對日本產品接受度較高,但是後來發現,台灣年輕的消費者對於日本精品的接受度也相當高。」


    不僅抓住台灣消費者的胃口,city’super在香港累積數年來的經驗,也深黯不同地理文化區域消費者的需求,「由於自由貿易區的關係,香港消費者對於歐美食品的接受度較高,例如橄欖油。」因著暸解消費者的需求,讓city’super有了自營採購單位的念頭。過去,委託經銷商採購商品,受限於進貨成本與商品種類,能夠獲利的空間有限。但是,成立採購單位之後,不僅可以選擇少量而特殊的商品,不受肘制,雖然成本稍高,但是增加許多採購彈性。

    city’super採購單位不負責門市經營,而是定期提供位在香港的總公司產品調查報告,包括產地、品項等資料,並執行採購。除了有日本公司外,在美國的採購業務原本由一家代理商負責,因著銷售成績大好與上下游整合帶來的綜效,city’super取得全數股份後,將代理商轉為旗下公司。因此事實上,在台灣,除了遠東都會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賣場經營,較早成立的city’super台灣公司,負責供應香港門市所需的商品。而為了city’super台北店的需求,日本city’super除了東京辦公室,還在九州福岡設立據點,「節省了三十分鐘的航程,並且直接負責台灣的商品需求。」

    然而,令人納悶的是,在台灣只有一家門市,需要如此大手筆成立採購單位嗎?不僅如此,台灣city’super還在桃園自營倉儲,負責對台北店的供貨。陳子彥表示,「供貨彈性」與「長期投資」是兩個主要考量原因,所謂的供貨彈性,一方面是city’super經營逾萬種品項所需要靈活調整機動性,並且因應少量多種的供貨需求所帶來的產品輪轉速度,以及新品汰換的速度,「雖然後勤採購單位約佔成本結構的10%,但是所帶來的效益卻是遠高於成本的計算。」DC廠(distribution center)目前有5位員工,加上5位來自合作廠商的員工,共同管理千坪廠房的運作。未來,希望在台灣5年內能拓展到3家門市,能夠發揮出更大供貨彈性。

    獨賣商品與商品結構策略 創造獨特市場定位

    city’super的商品結構策略,根據總經理竹村匡史解釋,是橫跨產品金字塔頂層與底層的特色產品與基本產品,並涵括金字塔中層的其它商品,企圖提供更寬廣的產品線。例如速食麵商品115項商品,日系商品佔70項、他國產品佔20項,台灣商品佔25項。店內提供日系品牌包括日清、明星、三洋、德島、大黑與東陽水產等,其中日清昆布天婦羅碗麵(105元)、東洋水產豆皮烏龍麵(65元),是city’super獨家進口商品,單價最高的是日清特濃豚骨碗麵(130元)。而台灣口味的基本商品,以統一滿漢大餐、來一客等基本款式,因應市場需求。而兩者之間、延伸產品廣度的商品,包括來自泰國的mama速食麵、一兩款印尼韓國速食麵,而日系日清速食麵共有29個品項,也可視為擴充產品線廣度的代表作。

    自日本引進獨賣商品,不僅city’super的核心獲利能力,同時也帶給台北店區隔其他競爭對手的利器。以今年度七月份日本夏之祭活動來說,日式商品與展覽帶來的集客效果,遠高於其他歐美食品特賣會,來客人數比平日成長大約30%,從平日1500人次提升至2000人,假日2500人次提升至3000人。面對其他業者例如頂好超市、松青超市,以產品結構本與獨賣商品作區隔,賦予消費者一個不同的購物目的。至於與其他頂級超市,例如微風超市、JASONS,陳子彥認為,從生活專門店的角度來看,city’super不單是超市,放在一起比較並不適合。

    然而,city’super與這些位於交通要衝的頂級超市比較起來,city’super以社區型超市自居,經營起來需要更多的策略支應環境帶來的劣勢。例如,行銷活動上提供闔家共同觀賞的大型表演,例如夏之祭活動的琉球那霸太鼓,每場表演都吸引將近200位民眾觀賞;另外,商品形態較多接近原物料型態,也就是未經烹調的食材,有較長的保存期限,這與其它頂級超市大多販售簡易烹調即可食用的商品策略有所不同。

    此外,city’super引進北海道超人氣巧克力ROYCE,與僅用來自日本原物料的Little Mermaid Bakery麵包,為city’super塑造出不一樣的口碑效果。根據賣場服務人員表示,每人每天大約需服務百名消費者的詢問與試吃服務,不少消費者慕名而來,選購情侶禮物、或作為結婚禮品;而Little Mermaid Bakery麵包限量販售250元的全麥麵包,即便價格高出市價許多,限量20條麵包仍是每日銷售一空。而另一個同樣具有集客力的賣場則是酒品區。該區可以分為洋酒區以及日式酒類。洋酒區商品總類繁多,從百元酒類到一瓶15萬元的1982年份佩楚酒莊紅酒一應俱全,另有設置玻璃酒窖,藉由溫度控制,讓酒品在最合適的環境中保存風味。


    永續發展優劣勢分析 未來展店計畫

    面對永續發展的議題,陳子彥經理分析了city’super永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優勢方面,獨賣商品所帶來的集客效果,給予消費者指名前往city’super的理由;而同時結合超市、生活用品、美食街的賣場設計,是台北店獨有的特色。加上海外採購團隊與後勤管理團隊,得以不斷更新商品,精準提供顧客所要的產品。此外,高階管理團隊所擁有的海外資源,例如,與日方產官界良好的人脈關係,在尋找商品、邀請日方地方表演團體來台等活動,執行上較為便利。最後,雖然台北店不在交通要衝之地,但是穩定的會員基數,足以維持營運的成長態勢,並可望在今年年底,突破2萬名會員的關卡。

    在劣勢方面,超市賣場格局不夠方正,使得消費者可能錯過賣場內的其他角落。陳子彥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動線設計上,讓蔬果、泡麵、米、日本麵食醬料、烘培、優格、水、零食分據各點,以引導消費者前進。至於遠離交通要衝之地,陳經理認為,台北店以不斷調整商品結構與深耕會員兩個策略與以因應,目前在行銷策略上,不斷提供闔家參與的活動事件吸引消費者,如此次日本夏之祭活動。最後,商品門檻價格過高的問題,在基本商品部分受到的影響較大,消費者可能因為價差而轉往平價超市購買,「隨時監看賣場商品銷售狀況,並予以反應」是目前的應對方法。

    未來展店計劃方面,2006年10月city’super將在東區忠孝捷運站SOGO BR4地下三樓拓展第二個據點。該據點直接與捷運接軌,總經理竹村匡史表示,新據點訴求的目標顧客將放眼整個台北市民眾,透過捷運吐納的人潮,可望將帶進台北店3倍至10倍的消費者。


    City’super BR4館面積將有720坪,其中620坪將做為美食精緻店,未來該店超市所提供的品項將會比生活用品部門多出1.5倍。而新店舖賣場設計將面臨一個新的挑戰,就是將超市以及生活用品合併在同一樓層販促,這與原本台北店以樓層區隔商品屬性的做法不同;此外,新地點樓層挑高將達6米,比原本台北店的3米多出了一倍。未來,如何利用空間創造新的視覺效果,city’super也邀請設計師為新館打造新面貌。

    總經理竹村匡史強調,city’super將定位在生活專門店,而不只是一家超市,訴求的對象將是願意享受生命、品味生活的人,而新館將有幾項展店概念:引進更多新奇的產品與台灣的消費者見面、賣場設計將採用劇場式的設計、與消費者有更親切良好的互動、符合消費者各項的期待與要求,並豐富產品組合,各項該念的宗旨,都是希望city’super能為台灣消費者帶來更多生活與消費的樂趣。

    Posted in 標籤: | 0 回應

    保護組織的數位公關資產(2005/5/13)

    原文出處:電子商務時報

    數位資產(Digital asset)可以定義為無形的、非實體的組織資產,通常經由電腦儲存或傳遞。這些東西包括網站上公關人員所提供的內容,以及組織資料庫、軟件。數位化的公開資訊,包含所有用來呈現組織架構、產品、服務等所有資料。而這些資訊屬於公共財的性質,不具有排他性。然而這些資訊對投資者來說,相當具有價值;同時,及時且正確的資訊能為組織帶來有形或無形的好處,包括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建立良好的公共關係。
    在資訊時代,維護組織資訊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資訊主管的工作不只是去界定組織數位資產的範圍,更重要的是,讓組織能夠掌握這些資產。如果以公共關係的角度來看,組織所擁有的數位化資訊如果不經由分享,將無法創造出它的價值;換句話說,資訊主管必須促進資訊交流,並且確保它們的安全性與正確性。
    今日,人們越來越習慣透過網路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然而,當網站無法符合人們的需要,組織與大眾的關係就變得岌岌可危,這成為今日執行網路公關人員的挑戰,因此必須隨時警覺大眾對資訊使用與誤用情形,同時維護公司的權益。
    以下就五種可能危害組織數位公關資產的犯罪情形進行描述,並且試圖提出解決之道:
    1.攻擊者(Attackers):
    攻擊者包括反對或批評組織的人,他們藉由網路便利的途徑,對組織進行批評或抱怨。這些人可能是一些線上的行動主義者(cyber-activists),為了要提出訴求或呈現社會關懷的議題。另外,攻擊者也可能是想要表達個人的抱怨,或者散佈網路謠言者。由於網路缺乏守門人機制(gatekeeper),加快了他們攻擊的速度。他們可怕的地方,在於只要每年花費幾百美元的代價,就能以獲取郵件帳號與其他方式接觸大量閱聽眾,進行各項煽動性的活動。
    2.駭客(Hackers)
    駭客透過入進組織電腦或網站,更改內容或中斷系統運作。有些駭客只是塗鴉網頁內容;較嚴重的行為,像是竊取線上交易資料。他們對於網路公關造成三方面的影響:首先,資訊竄改造成閱聽人混淆,而駭客所引發的犯罪行為,將妨礙組織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例如竊取銀行資料,引發使用者對銀行的不信任),最後,就是直接造成對組織聲譽的傷害。
    3.潛伏者(Lurkers)
    潛伏者是合法、授權使用組織資訊的使用者,但是這些使用者可能另懷居心,例如,競爭對手對組織內部進行情報蒐集,或者來自市場研究公司、獵人頭公司。雖然取得這些資訊並不違法,但是同時引發ㄧ些問題,包括財務資訊揭露、間諜軟體蒐集使用者資訊,或以網路蜘蛛製造網路廣告點擊數等。
    4.網路流氓(Rogues)
    網路流氓的形態很多,包括網路蟑螂(cybersquatter,登記企業名稱網址後進行轉賣)、或者以近似企業名稱的網址製造混淆。部份網站為了製造瀏覽量,將有版權的數位內容連結至自己的網站,藉此販售商品,或者提供下載服務。最後,則是大家所熟知,廣告信件與信箱蒐集軟體。
    5.剽竊(Thieves)
    再製、轉售數位內容者,或者非法分享者,這些都算是剽竊數位資訊的行為。
    解決之道
    組織可以透過網路環境監控來阻止攻擊,一些代理軟體可以協助公司處理這些工作,而這些監控行動,同時能夠察覺網路流氓的行動,並且加以阻止。組織對於網站資訊定期備份,或者建立服務中斷的應變計畫,以此應變駭客的攻擊。而對於網站張貼資訊的過濾,或建立瀏覽者的登入帳號,解決潛伏者對組織的傷害。對於剽竊傷害版權的行為,組織只能訴諸於法律行動。
    總而言之,組織可以透過三個方法來作為維護數位公共關係。首先,公關人員必須與IT人員作好配合,以強化各項資訊安全措施,例如金鑰機制(PKI)、虛擬私有網路(VPN)、資料保密協定(SSL)等機制。其次,強化對數位資產保護的觀念,提出相關的法律規範,界定授權保護的範圍;最後則是建立應變措施,以及危機處理計畫,做好網路公關的危機管理,並且使之成為公司內部員工的共識。

    Posted in 標籤: |